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敦煌风】两高报告里的“小案” 体现着司法为民的大格局

 2021/03/09/ 22:10 来源:新甘肃-敦煌风 沈彬

  沈彬

  每一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都会成为当年重要的司法政策风向标,勾勒出中国法治进程,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中有“大的数据”:2020年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69份;近3年批捕涉黑涉恶犯罪14.9万人……也有贴近群众生活的“小案件”:微信群侮辱人格案、职场性骚扰损害责任案、泄露涉疫进口冻虾万名消费者信息案、可视门铃侵犯邻居隐私权案,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冻虾案”中索赔标的仅仅只有1元,1元钱的案子照样进入了最高法的工作报告当中。

  杭州女孩被造谣“出轨快递员案”,在由自诉案件转为公诉案件之后,也进入最高检的工作报告中。此外,最高检还专门提到3起正当防卫案。

  这些直接影响范围可能仅限于当事人的“小案”,集中进入“两高”工作报告当中,体现的是“小案不小”的司法为民的态度,体现了人民司法的温度。

  司法公正必然是具体的,这才能实现“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中国法治进程需要记录下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也需要有一系列的个案铺就进步的阶梯。

  进入“两高”报告当中的这些个案,往往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多是之前有很大的争议,需要司法定分止争,发挥社会矛盾终极解决机制的作用,这才能让当事人对于法律有明确的预期,明确自己选择的结果:该不该出手制止犯罪?能不能扶一扶老人?微信上骂人,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两高”正是通过一个个的个案,明确是与非的标准、权利和侵权的界线,及时回应公众当下对于公正的诉求和疑惑。比如,对于泄露涉疫进口冻虾万名消费者信息案,最高法就明确了“禁止滥用权利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裁判宗旨,让公众吃下一颗定心丸,明白我国法律既有效保障防疫措施,也禁止滥用公民的隐私,有效平衡了铁腕抗疫和公民正当权利的关系。对于基于网络应用、社交媒体以及新技术应用产生的社会新矛盾、民事纠纷,最高法也及时亮明了态度:审理微信群侮辱人格案,要“坚决制止网络暴力”;将“可视门铃侵犯邻居隐私权案”裁判宗旨归纳为“安装监控不得侵扰他人生活安宁”。

  这些标杆性“小案”进入“两高”工作报告当中,体现的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律监督机关对于个体权利的关注,体现的是司法机关积极维护公民的个体权利,特别是新《民法典》实施之后,中国的人格权保护进入新阶段。

   法治获得感最终要具体到个案当中,“两高”工作报告中的“小案”背后,是司法为民的大格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