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当前大学生婚恋情感教育缺失,对感情和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生理卫生知识层面,在面对感情和恋爱挫折时,容易出现偏激失控,甚至作出极端行为。”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呼吁,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结合实际案例系统编撰婚恋教育课程教材。(3月8日《中国教育报》)
婚恋情感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给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带来负面影响。将婚恋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婚恋关系、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婚恋情感教育的缺失,让一些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杂草丛生”。在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纷乱信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不论是“结婚要趁早”,还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抑或是“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价值失落”。
一项调查显示,情感婚恋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校学生因为恋爱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件层出不穷,从侧面折射出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必要性。更为关键的是,不少年轻人走出大学校园之后,轻率糊涂地进入婚姻却因不懂经营婚姻,缺乏相应的责任与担当,导致闪婚闪离现象屡见不鲜,离婚率居高不下。
关于婚恋,央视一位主持人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年轻一点特别在乎眼缘,年长一点好像很在乎条件,再往后,发苍苍,视茫茫,牙齿动摇的时候,可能关乎你幸福的最重要的其实是生活方式”。婚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化教育,及时“亡羊补牢”有助于让大学生少走弯路、错路。
对于大学生婚恋,全社会有一个逐渐包容、接纳的过程。从过去的“一禁了之”到后来的“不提倡不反对”,再到如今的尊重婚恋权利、正视婚恋教育,观念的重塑与更新,何尝不是社会变迁的产物。从一些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实践来看,一座难求、场场爆满的背后,隐伏着大学生对婚恋教育的渴望;优质的婚恋教育课程并非“鸡肋”,而是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刚需”,成为照亮心灵阴霾、温暖精神世界的灯塔。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学会了解性别差异、学会和异性相处,形成一个健康、成熟的婚恋观,即追求生活方式的契合和精神世界的贴近,而不是被表面的颜值、条件所左右;有了情感基础,有了责任与担当,婚恋关系才会更加稳固持久。通过婚恋教育精神补“钙”,大学生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婚恋问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