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更新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城市发展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演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要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公共资源等“新陈代谢”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使之更好满足人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虽然快速推进,但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建设发展正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逐步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因此,面对新阶段新形势,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就应以更健康、更绿色、更宜居为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不少城市抓住机遇,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推动绿色新动能赋能城市转型发展。
以厦门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市筼筜湖区一度污染严重,严重影响百姓生活。为此,筼筜湖保护中心先后关停、搬迁环湖周边数十家重点污染企业。经过治理的筼筜湖作为防汛单位,可以达到排洪的目的。近年来,当地还沿湖兴建公园绿地,并在湖心岛设立白鹭自然保护区,种植约2.6万平方米红树林,成为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典范。
再以深圳为例,2010年开始,深圳决定实施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到2019年底,茅洲河全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如此,茅洲河流域还通过建设“行洪通道”、“生态廊道”、“休闲漫道”、“文化驿道”、“产业链道”五道合一的碧道,加快滨水空间建设,并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水文化展示馆,将水质净化厂改造成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沿岸腾笼换鸟和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继续推动城市更新和转型,应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推进土地功能调整、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有效减少日常性交通拥堵、机动车通勤和污染物排放,全面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努力让城市“有里有面”,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健康、高品质生活空间,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27日【中国之治@文化解码】漫评 | 重视文化保护 让城市治理“升温”
- 2020年12月15日【地评线】新民快评|在城市“边角料”中寻找“诗和远方”
- 2020年12月07日【地评线】紫金e评:善用更多“小巧思”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
- 2020年12月05日【实践新论】积极探索城市治理的“时代良方”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