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算法”有温度才能让青少年成长环境更阳光

 2020/11/18/ 21:49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王石川

  王石川

  从去年5月底开始,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中推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青少年模式”下,大多数平台主要推送教育类、知识类等有益内容。但据报道,有受访者反映,一些新闻资讯、网络社交等平台的个性化推送存在“泛娱乐化信息多、低俗内容多、未经核实内容多”的“三多”现象;一些网络社交等平台防沉迷手段较少,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和盲目模仿。

  当前,互联网平台应用算法推荐系统已是常态化、普遍化和制度化。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算法应用,便知这一应用并无原罪,应用得好可带来多赢,但平台一旦心存歹意,就会伤害用户,比如备受诟病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再比如部分平台为留住用户,不断向用户推荐低俗媚俗、色情暴力、真假难辨、缺乏深度、价值观导向错乱等信息。此外,一些平台价值观紊乱,比如全民K歌APP出现“黄歌”,传播色情低俗歌曲、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平台难辞其咎。

  算法沦为算计,对青少年造成伤害最大,导致他们无法涵养正确的价值观,乃至可能误入歧途。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沉迷网络,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互联网平台尤需扮演好自身角色,别为了流量而背离正能量,为了点击率而丧失责任,为了眼前一时利益而剑走偏锋,葬送企业前景。

  算法推荐系统的背后是平台,操作系统的是一个个工作人员。推荐系统是趋害还是扬善,取决于平台愿不愿意守正。为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平台应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诚如报道所称,平台应当好把关人,必须用积极健康、符合公序良俗的价值观,指引算法推荐的设计和应用,确保推送内容价值导向正确。对于平台来说,做到这一点毫无技术难度。而一些平台态度暧昧,不是做不好而是不愿做。

  如果一味把青少年当成猎物,为了博眼球而打擦边球,故意向青少年推荐辣眼睛的内容,平台就会被追究责任。这个时候,监管部门就该迅速出手,依法处理。应该看到,有关部门为保障青少年茁壮成长,在网络保护上颇有建树,无论制度设计还是日常监督都为人称道。比如,统筹指导有关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模式”,还对此效果进行评估,指导相关平台调整优化功能设置,全量清理青少年专属内容池等。

  应该说,相关平台大都做到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了守土担责。但是也有少数平台缺乏责任意识,仍在剑走偏锋。此外,有些平台缺乏持久的自律意识,仿佛风头一过便自我放松乃至放纵,偷偷向青少年“喂料”。对此,监管部门应依法加大惩处力度,让挑战法律法规的平台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以儆效尤。

  有专家认为,应该在算法技术内讲价值伦理,把人之为人的一面当作技术本身来考虑,倡导企业在商业行为中履行社会责任。显然,这不是道德绑架,更不是过度监管,而是从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平台发展和行业进步的角度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有关平台但凡有稳定而积极的企业文化,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责任不可虚置。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一些平台向孩子推进不良内容,往往是家长最先发现的。报道也提到,在缺乏监护人照管监督的情况下,防沉迷系统效果容易打折扣。这说明家长应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不能把自身责任推给平台,推向社会。孩子有没有沉迷,家长最清楚。怎么让孩子既爱上网络而又不沉湎其中,家长有责任。故此,家长也应履行相应职责,教育引导青少年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社会效益优先、未成年人保护优先,这一红线不能碰。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消除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已是全社会共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并推动社会各界协同治理、有效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管共治,算法推荐系统就能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服务公众。算法更有温度,青少年成长环境更阳光,值得期待。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