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冬梅
在9月18日召开的上海市青少年网络保护与预防犯罪工作研讨会上,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问题》编务主任、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田相夏介绍了上海市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现状及特征。他介绍,上海市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中,52.28%的人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主要不良行为包括沉迷网络或手机游戏、抄袭作业、打架辱骂他人、打扰课堂秩序,出现这些行为的占比分别为30.6%、25%、21.6%、20.6%。(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在这不良网络给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的数据中,无疑“打架辱骂他人”是更值得关注的,在“暴力少年”中,有21.6%的比例是受到网络影响造成的。
根据上海方面的调研,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呈现若干特征,如侵财型犯罪占主体地位,初中及以下学历犯罪者占比越来越高,新型犯罪手段越来越多,犯罪数额较大,共同犯罪特征明显等。这其中,又尤其以“暴力少年”更为严重,参与打骂侮辱他人,成为校园里的“灰太狼”。
事实上,“暴力少年”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每年各地媒体上都会刊发不少青少年暴力案件:殴打同学取乐的,扒光同学衣服拍视频的,用烟头烫伤同学隐私部位的,甚至是导致无辜者丢失生命的。而对于这些“暴力少年”还没有多好的处罚办法,尽管说这几年一再呼吁加大打击的力度,但是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暴力少年”依然有增无减。
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完善法治体系,需要有更多治病救人的办法。然而,我们也需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实际上,网络造成的危害早就显现出来了,因此,开展净网行动的力度需要大些再大些。
前几天,在抖音上出现了一则假新闻,大意是说:腾讯等多家公司表示将彻底下架所有游戏。明眼人一看就是假新闻。为何假新闻会得以传播和关注!其实,这背后是家长的诉求问题。
不是游戏产业有问题,而是游戏本身有问题。假如说,企业开发的游戏都是“开发智力类型”的,都是“促进学习类型”的,那么游戏不仅没有害处反而有好处。问题是现在的游戏多是打打杀杀,传播了错误的价值观,祸害了青少年。这需要从游戏本身做些事情,需要鼓励传播正确价值观的游戏作品,传播文化知识的游戏作品,打击亚健康和不健康的游戏作品。
不良网络成了“孩子犯罪的大师傅”,不少“暴力少年”的“暴力方式”是跟着网络学会的,这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网络管理,不让“好孩子”变成“灰太狼”是当务之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8日【思政论坛】让思政课补足青少年成长的“营养剂”
- 2020年07月15日【丝路话语】青少年科创大赛何时成了拼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