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不能仅仅追求“物”的增量,更应着力“制”与“治”的变革。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已正式启动。这个由各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等共同发起的联盟,将集聚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通过业界共治形式为示范区建设赋能助力。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是全国发展的一步“先手棋”;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先手棋”。示范区的“示范”,不仅在于有引领性的产业项目——根据各方共同的愿景,这里应当在更高层次上率先突破行政区经济模式,加快打造生态绿色新标杆、创新发展新高地、制度创新试验田,在改革开放、生态环境、人居品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样板。
它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从“零”开始的改革试验区,更不是传统的“开发区”,也不能复制一般的“造城”经验,必须开创新的发展和建设范式,呈现更为全面、更为协调、更可持续的品质和功能。
“开发者联盟”的多元构成,从一个侧面映射了示范区的全面性。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同样体现着这种特性。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不只是经济、产业的单边突进,而应当置于更大的治理体系与格局之中,综合提升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人才环境、人居环境。这就涉及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运行的一系列一体化措施,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生态、文化等方方面面。
全面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更有利于一些特殊领域、关键环节的突围,其间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同时,三省一市要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利用长三角地区合作机制,建立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医疗卫生物资储备。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这些细致要求,均提示了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注重全面性。事实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跑”阶段,特别是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地已在民生公共事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丰富而具体的探索,并形成了一批成果:多条断头路被打通,跨省公交线得以建立,越来越多的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七城实现地铁“一码通行”……类似消息频频出炉,不仅折射出一体化的热度,更在不断体现一体化的深度,并提升人们对于一体化的感受度。
再深入一层看,这些具体务实的“小事”,意义却不一般。这种“项目化带动一体化”的操作方式,在看似细枝末节的改变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程度的体制机制创新。它们需要打破过往的隔阂壁垒,甚至要动一些“奶酪”,并在此基础上协商出一个突破传统体制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新机制。而这种来自制度深处的创新突破,正是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基础,也是需要持续发力的关键所在。
某种程度上,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持续解决这类具体问题,并不断创造更大民生福祉、提供更优质公共品的过程。上面提及的事务中,几乎每一项都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亦承载着各界特别是长三角民众不断提升的期望。
要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决不能仅仅追求“物”的增量,更应着力“制”与“治”的变革——新的历史起点上,长三角需要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共同谋划有利于要素流动、分工协作、增强合力的新型治理模式,并真正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
有了“新型治理”,长三角之于全国,就将成为一个更高层次、更具标杆和引领意义的多方位、综合性的全面样板。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25日海外网评:促进“双循环”,长三角要当好“示范生”
- 2020年08月24日【光明网评】绘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笔画”
- 2020年08月23日新华网评:以更高质量发展推动长三角“引擎”全速运转
- 2020年08月23日【地评线】大河网评:勇担创新先锋 长三角定不负使命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