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直播带货 让非遗“活起来”的新思路

 2020/06/17/ 22:59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杨兴东

  杨兴东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晚,一场“把非遗带回家”的专场带货直播节目火了。这场直播由央视主播尼格买提、王宁和淘宝主播李佳琦一同主持,在线推荐了二十多款国货非遗小吃和地方特产,还有绢扇、香包等各类工艺小件和非遗文创。多款产品上架“秒光”。非遗也成了“网红”。“冷门”的非遗,正在更接地气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本身有着独特的魅力,但由于没有跟上现代传播的节奏,一直以来有点“孤芳自赏”的尴尬。这场“把非遗带回家”的专场带货直播节目,给人们打开了广阔的视野。新闻报道中提到,“这场直播在各平台总计吸引100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共售出总价值超过1261万元的非遗产品”。非遗传承人的绝活、产品,不仅仅是一些专业人士品鉴的艺术,更成为大众也喜爱的“网红”。

  非遗传承,只有活起来才能活下去。进入人们生活的非遗,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非遗传承,需要传承人积极地走出去,拥抱社会大舞台。直播带货的尝试,值得肯定的不仅仅是卖了多少非遗产品,谁谁又火了,而且意味着一种接地气的传承。开放社会,一件非遗产品不走向大众,不为更多人所知,即使确实有精彩内容,也难以产生传承的动力。很多非遗传承都面临知音乏人,人才断层危机,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闭门造车、与社会脱节所致。

  非遗成网红,增强了非遗本身的造血功能。越是经典的,越有持久魅力。非遗需要政府扶持和社会关心,但这仅仅是为它的传承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要想壮大非遗的发展,推动更多非遗产品走向世界,就不能仅仅依赖于输血。网红非遗的成功,提醒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让更多的现代传播手段服务于非遗传承,打通对接市场的毛细血管。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