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以立法护航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2020/06/17/ 22: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智全

  张智全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据介绍,本次会议将审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等。其中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举措,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工作机制,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等方面规定支持、促进乡村振兴的措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6月17日中国人大网)

  乡村兴,百姓富,天下稳。作为国家大厦的根脉,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把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审议纳入议事日程,彰显了以立法促进乡村振兴的法治思维。这对促进乡村振兴和治理的法治化,确保乡村振兴在法治的保障下有序推进,无疑正当其时。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须臾离不开顶层的立法保障。从宏观层面讲,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典型特征,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尤其需要立法的保驾护航。只有以完善立法,让乡村振兴根植于法治化的沃土,乡村才有可能在法治的保障下,实现可预期的愿景。

  同时,以立法护航乡村振兴,也是化解乡村不同利益主体间矛盾纠纷,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必然抉择。当前,乡村振兴一直存在法治弱化的短板,大到各种矛盾纠纷的处理,小到村规民约的制定,以及陈规陋习的移风易俗,都是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命题。如果不将这些因利益博弈而产生的问题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就极有可能导致乡村社会秩序的失衡,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受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完善立法,把这些问题的解决纳入法律框架内,不仅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在乡村社会培育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让法治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此外,以立法护航乡村振兴,也是巩固乡村振兴既有经验和成果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在法律层面予以确认,才能让其更富有权威性,确保这些成果和经验在乡村振兴的“后半篇文章”中,释放出可供借鉴的范本作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毋庸置疑,振兴乡村,法律的兜底不可或缺。毕竟,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已初见成效、急需进一步提档升级的关键节点,完善乡村振兴的立法,既有利于以法律的名义,确保乡村振兴的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又有利于加速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从而以法律的兜底保障,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乡村振兴。

  如今,立法保障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具体路线已经确定,相信随着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落地,乡村的振兴必将向着更完善、更规范的法治化方向迈进,一幅活力四射、法治氛围浓厚、和谐有序的乡村振兴蓝图,必能照进现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