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  其他媒评

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2019/12/10/ 07: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马应超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马应超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的过程,是党和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过程。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改革开放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从国际形势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长期乏力,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的威胁持续蔓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化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风险挑战,赢得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主动,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科学理论,防止出现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颠覆性错误,确保党和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严防脱离群众这一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有机结合、“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防止封建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滥和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唯利是图、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冲击的风险挑战,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等等。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能够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保持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坚强保障。实践也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为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证;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化危为机赢得战略主动的“压舱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好、完善好,面临着许多风险挑战。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掌握战略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