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说声谢谢有这么难吗?

 2019/09/04/ 17:39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李艳艳

说声谢谢有这么难吗?

  李艳艳

  昨天中午,天阴欲雨。我去北城办事,在站台上等10路车。站台上只有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也在等车。等了五六分钟还不见车的影子,我俩彼此对视了几眼后,已经有了一种同路的默契,不由自主地问她等车的时间里,见到有10路车过去吗?

  她笑了,脆生生地说:“没有,我等了快十分钟了,没见一辆车过去。阿姨您去哪儿?”

  “北城林业局,你呢?”

  “我去县医院,家里老人病了。”

  惊讶她最后一句话的“大人口气”,我认真地看了看她,不像小媳妇,就是一个高中生啊。短发,嘴角有一颗小黑痣,脸上隐约有疲惫之态,满脸的笑容,真诚纯朴,像菊花层叠绽开,让人眼前为之灿烂明亮。看着她年轻明媚的脸庞,我想起了自己也曾有过这样一张爱笑的明媚生动的脸,什么时候换成了现在这样一张古板严肃、不苟言笑的面孔了呢?正感慨万端时,车终于来了。

  上了车,每个座位上都有人,我俩只好拉着吊环站着。偶尔,她和我对视,也还是笑意盈盈,因了她笑容洋溢的脸,我感觉这趟公交车宽松明亮,很舒服。

  车到下一站,上来了一位怀抱婴儿的中年男子,一个大男孩立刻起来给这位男子让座,男子看了一眼男孩,大咧咧地一屁股就坐下了,啥话也没说,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我心里有点儿急,不断地在心里催着中年男子:“说声谢谢呀!实在说不出,至少应该给男孩笑笑啊,笑一笑,笑一笑。”可是任我“心灵意念”如何催促他,那个男子就是目无表情,面容僵硬,一脸麻木,漠然地坐在别人让给他的座位上。

  我突然觉得心口有点憋,这老乡,也太不善于言辞表达了!谢谢两字,虽然不值钱,却能体现受助者的礼貌和素养,带给助人者快乐和心安,鼓励“让座”这样的小善行如水常流。如果受到帮助而不说“谢谢”,那么犹如流动的水因积沙淤泥而堵塞一样,社会的道德之河也可能因之淤积而断流。我好像有点理解有些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给别人让座了。

  这个中年男人的表现,让我觉得这趟公交车,虽然只站了三个人,却因为他始终没有说出口的一句话而变得有点拥堵了,对,是心有点儿堵。这人,说一句谢谢,咋就这么难哪!

  车到另一站,上来了一位年轻时髦的漂亮妈妈,带着两个两三岁的小孩子。她投了一块钱,司机让她再投一元,她说没零钱了,司机让她微信付款,她说微信上没钱,但她有支付宝,让司机打开支付宝来付款,司机又说自己没支付宝,她就赌气地拿出了一张百元钞票,让司机找零。同我一起上车的小姑娘见此情景,眼疾手快,将手里捏着的一元钱帮忙投了。年轻妇女看了小姑娘一眼,呆板地笑了一下。又一眼,又一笑,就是不说一声“谢谢”。急得我连连以目示意她,“说谢谢呀,说声谢谢啊!”可是,那位年轻妈妈任我意念鼓励,就是不开口。干着急的我,恨不得撬她的嘴让她说话,或是将自己快要嘣出嘴的“谢谢”转给她,让她给小姑娘复述一下也好,因为她说的谢谢和别人对小姑娘说的谢谢,是不一样的!可是,她不但不开口,还转向司机时是一副赌气冰冷的脸,转向小姑娘时是微笑却呆板的脸,两副脸色变化很快,全车人似乎都明显地看到了。不知是因为这两面脸的缘故,还是因为她像那个男人一样不开口道谢的原因,反正一直到终点站,都没有人为她站起来让座。她就那样让两个小孩子抱住她的腿,随她前后左右地晃荡着,让人看得揪心。

  不知怎么地,车上人本不多,却因为这两个不会说谢谢的人,我感觉到了压抑和拥挤。好像心灵没有窗户,没办法透气一样,同时还有一种愤懑充塞心间。不管他们是否真的不善言辞,还是认为如此小事不屑言谢,我都觉得,今天这车上哪儿不对劲,车厢内出奇的安静,车上的气氛尴尬得要命,车内的空气停止流动一般,令人窒息,而且好像还能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冷漠之气正贯穿全车,直通每个人心底,同时伴随着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在助威这种冷漠之气:“热面贴了冷脸吧”“助人为乐受冷落”“让你高素质,连个谢字都没得到”……        

  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谢谢,一句话,两个字,当人们吝啬和节约了这句话、这两个字时,对受助者来说,就是闭塞狭隘的心灵缺乏礼貌之窗,如果不及时打开,久而久之,能照射进生活的阳光就会越来越少。对帮助者来说,则可能关闭了他向外辐射阳光和快乐的心灵之窗,最终,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人人只顾自己的冷漠荒原。这两个人,都是成年人,都带着孩子,怎么会这么没礼貌呢?我很担心他们的孩子以后会缺乏礼貌教育。

  我到站了,要下车了,压抑不住心头的“拥堵”,我不由得对这两个漠然的男女大声说:“以后别人给你们让座和帮忙投票时,请道声谢谢,不要冷落了助人者的好心和善意!说声谢谢很难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