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甘媒视角  >  陇上评论

【陇上评论】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精神

 2019/07/26/ 10:2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成兆文

【陇上评论 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精神

  成兆文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分享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培育交流与合作的花朵,“一带一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即将拉开帏幕。随着“一会一节”的临近,闻名于世的敦煌,再度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这座古老而伟大的城市,因为文博会的举办更加熠熠生辉。

  敦煌之大有多重涵义。历史上的敦煌郡,曾经管辖有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但这仅仅是敦煌之大的表象。敦煌之大,更多表现为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精神气质,它是古代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和宗教文化的百川汇流之地。而敦煌之盛,也不仅仅在于它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经济财富的集散地,更表现为“它面对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所表现出的宽容、亲合、慷慨,以及主动——主动的吸取和主动的融合。”

  今天的敦煌,作为一座中国西部沙漠边缘的城市,面积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国民生产总值也不高。但是,作为文化敦煌,它有几乎无限的精神疆域。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朋友,到敦煌都倍感亲切,因为这里保留着世界文明的根和魂,在唤醒人们悠远的文化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敦煌之所以盛大辉煌,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作为通往西域的“咽喉锁钥”,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敦煌成为接触西方的前沿之地、汉唐以来率先开放的地区。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化为文化之路、友谊之路。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的互动和交流,在这里汇聚、沉淀;各种文化、多元文明的碰撞和交融,在这里凝结、升华。长期的吸收与借鉴,滋养着敦煌文化,丰富了敦煌文化。

  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构成了敦煌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也赋予敦煌无与伦比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就是对各种文化的包容,对各类文明的尊重,并由此转化为互学互鉴、共荣共生的自觉性。在这里,各种文化形式得以充分表达,各种文明形态取长补短,充分见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莫高窟为例,它总体表达的是佛教信仰,但有古希腊的元素,有景教的成分,有伊斯兰教的印记,更有以中国儒家道家思想为隐含的背景。

  敦煌之所以盛大辉煌,还在于它汇聚养育了一大批真正的敦煌人。这里有本土的杰出人物,竺法护、张芝、张议潮、曹议金,更有来自各方的伟大人物,比如张骞、班超、玄奘等,都曾在这里驻留,为敦煌的精神铸就贡献心力。因此,真正的敦煌人并不仅仅指居住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包括所有传承和发扬敦煌精神的人。

  敦煌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好高骛远的虚幻梦想,而是完全能实现的美好理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高铁为标志的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人类正以更加紧密的关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面对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调整自己,彼此适应新的大势。“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表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灵呼声。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给予我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信心。它告诉我们,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分享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培育交流与合作的花朵,“一带一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今天,古老的敦煌正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它瑰丽非凡的自然风貌配以超凡绝伦的人文气息,正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民来此寻根朝圣、旅游观光。同时,敦煌也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并引领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秉承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敦煌精神,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在积极汲取现代文明的滋养。

  今天,我们都是敦煌人,敦煌关乎你我他。只有携手共进,汇聚起生命的巨流,才能在历史的风沙里铸造不朽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的所做所行,既有怀古思今的历史幽情,更有指向千年后人类福祉的热切抱负。期待我们的相聚相识,有达成共识的愿望与决心,并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中转化为坚决的行动。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敦煌市政府副市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