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国内媒评

重建符合时代潮流的亲子关系

 2019/04/17/ 15: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王石川

重建符合时代潮流的亲子关系

  王石川

  都说童年是人生最美的时光,但最近一起热点事件却引发热议。据报道,一段童模被踹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后被证实,脚踹女童的女子是孩子母亲。事件发酵后,女童母亲发布道歉声明,称绝无虐童之意,只是在沟通教导如视频所示动作稍大,并表示:“我老公有工作,我们一家人不是靠妞妞一个人来养活”“当时因为天快黑了,妞妞会往马路上跑,我也是一时焦急”……

  孩子年仅3岁,正处于最需要呵护的年龄,无论是谁,哪怕是当事人的父母,都无权加诸暴力。尽管当事人已道歉和澄清,但难解“吃瓜群众”的不满。一个让人愤懑的细节是,孩子不是第一次挨打。

  当然,无须对涉事家长进行无休止的道德批判,简单贴上恶母而嗜利标签无济于事。具体到此事,当有两个观照角度。一是童模行业究竟汹涌着什么暗流?据报道,童模确实赚钱,高的时候一个小时酬劳近千,但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比如,某孩子一个上午连续换了60多套衣服,每套衣服又要分别拍摄正面、侧面和背面,拍完之后就虚脱了。

  家长提前“开发”孩子或许无可厚非,特别是一些家长意在提升孩子的文艺能力,更是用心良苦。但在利益驱动下,在商业侵扰下,孩子还能健康成长吗?童模已成产业,童模们看似风光,却付出了难以尽述的代价,如过于早熟。有专家认为,童模的成长需要家长和其他人给予及时引导和帮助。如果引导不好,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影响,这是中肯之谈。一些家长急功近利,一些商家见利忘义,恐怕是造成童模江湖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二是如何净化童模行业的不正之风?儿童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果家长缺乏远见、利欲熏心,把孩子当成摇钱树,势必对孩子成长不利。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的生存状况乃至人身权利都亟须关注。如果孩子被家长当成“敛财童子”,监管部门就应该依法积极介入。

  呼吁监管部门介入,不是希望监管部门一刀切,动用权力铲除童模这个行业,而是在法律框架内更好地保护孩子,维护童模的合法权益。比如,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再比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诸如此类的法律法规,家长有无尊重?商家有无尊重?平台有无尊重?

  说到底,家长需要重建与孩子正当而友善的亲情关系。孩子由家长生养,但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更不是玩偶,家长既不能把孩子器具化,也不能工具化,更不能道具化。敬畏法律、尊重儿童合法权利,是家长最应该做的。有了这个前提,再谈怎么爱孩子。如果家长没有法治意识,怎么当好称职的家长?

  当前一些家长信奉“我的孩子我做主”,抑或“棍棒之下出孝子”,就是因为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这样的思维不合时宜,早该抛弃了。故此,既要反对把亲子关系简化为冷冰冰的法律关系,也要反对以亲情为名而摒弃法律底线的畸形关系。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颇为在理,不无深刻内涵。童年对价值观的塑造极为关键。一定程度上,家长给孩子什么样的现在,他们未来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重建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亲子关系,打造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职能部门合理引导,及时调适,同样重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