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维权网让拖欠薪者无路可走
石言
兰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日前向社会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兰州市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其中涉及六家企业存在拖欠劳动报酬的违法事实,这六起案件均被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这充分显示了我市继续加大打击拖欠工资行为的力度和决心,也表明社会公众、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可以说,违法企业必将受到更严厉的遏制和打击。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损害劳动者利益的现象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节点上,都会成为媒体报道和舆论高度关切的社会焦点话题。经过多年的治理,拖欠工资现象在不少地方、领域和单位有所减少,但恶意拖欠工资、经责令拒不改正之事仍时有发生,每每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为此,人社部出台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就规定:用人单位如果有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等7种行为,情节严重的,将被公示,并纳入诚信系统。
向全社会公布违法案件,这就犹如一张巨大的网,一方面可以借舆论压力,引导、迫使用人单位尊法、守法,另一方面能通过问责机制,指导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同时还可以通过“透明化”的法治行为,提升职工的维权意识、给职工维权提供证据支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广而告之可以达到处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必须看到,在劳动保护层面面临的一些问题,不仅侵害了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同时也制造了极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触摸欠薪的深层原因,多与保障工资支付的法律仍不健全、解决欠薪问题的制度刚性不强等相关。比如,当前出现的一些欠薪现象,大多集中在建筑建材、加工制造等行业。这些领域,恰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层层转包、层层拖欠的现象极为普遍,农民工的权利常被悬置。还有,出现拖欠工资现象的大部分行业,大多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没有建立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正常雇佣关系,因而提高广大农民工的契约意识,强化法治保障势在必行。
当然,对欠薪者张榜公示不是唯一的办法。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末端追讨问题,还要从源头治理、中游把控等方面入手。比如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信息与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惩治老赖信息平台、行政审批准入系统对接,形成违法者“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联动约束机制。只有加大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只有让信息共享,信息互认,真正形成联合惩戒的完善体系,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