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国内媒评

挖野菜:要野味也得要文明

 2019/04/03/ 12:00 来源:检察日报 斯涵涵

挖野菜:要野味也得要文明

  斯涵涵

  清明前后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北京各公园陆续迎来大批游客。记者注意到,游客中不乏挖野菜“大军”的身影。早春时节,很多植物还没有露头,耐寒的二月兰成了主要采挖对象。记者走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东坝郊野公园发现,大片的二月兰被“掐尖儿”(4月1日新京报)。

  挖野菜大军多由中老年人组成,之所以乐此不疲,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笃信野菜自然生长,是有机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二是喜欢那种野外自采的乐趣;三是别人都采,也没人管,正是在这种跟风、盲从的心理驱使下,挖野菜大军日益扩大,各大公园都不时涌动着挖野菜人的身影。

  实际上,长期以来,野菜经过物质匮乏年代的口口相传,存在虚化、夸大的想象成分,其营养价值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即便是真正的野菜,也不是人人可食,例如脾胃虚寒的人并不适合吃野菜,部分野菜还有毒性,易受污染。况且,野菜种类很多,极容易混淆,每年各地因分不清野菜的品种,误采误食野菜、毒蘑菇而发生伤亡的新闻也屡见报端。更重要的是,公园里浇灌植被用的是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回收处理而来的中水,不符合饮用标准。可见,食用自采的公园野菜并不能达到营养、健康的目的。

  私自滥采野菜不仅无益健康,还有损文明。公园属于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的公共场所,在此活动的人们应该遵守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滥采野菜的人常常把绿茵茵的草地挖得乱七八糟,践踏绿地,损害植被,将一己之私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自私自利的样子实在是不文明。

  当然,成心想多占公家便宜的人并非多数,不少人只是群起效仿,或顺手或图个新鲜。而这种无意识的集体公共道德缺失才更可怕。春采野菜秋采野果,时不时还去公园池塘里抓一下鱼,连部分小区绿地里的蒲公英都被连根挖掉……这些行为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积淀已久且不易觉察的“丑陋”。

  种种习焉不察的陋习在我们生活中不断发生,给大家的公共生活带来不便,也给城市形象带来不可避免的污损。我们常常羡慕国外的公共服务,殊不知投资巨大的公共设施需要良好的公共道德来加以维护。我们常常愤怒于国人素质低下的指责,可曾反思自己不知不觉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对此,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巡查力量,及时劝阻、制止这类不文明行为,还要增强宣传力度,广布警示标语,让人们知道滥采野菜的负面作用,避免不知不觉中形成破窗效应,对公共绿地和公共设施造成更大破坏。

  然而,公园面积大,人手不足,要保护公园绿地、遏阻不文明行为,关键在于每个市民的自觉自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早已过了靠野菜充饥的年代,也经历了生态破坏、文明破坏的惨痛教训,要让素质的提升、精神的富足跟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千万不能为了“野味”丢掉了文明。改变落后的饮食观念和行为习惯,对自然万物葆有一颗怜惜之心,对文明美德抱有敬仰之情,从不挖野菜这类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也正是在这日积月累的文明构建过程中,现代公民的良好素养才能在这些细微小节上一一呈现,我们共同的家园才日渐美好和谐。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