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不能让老规矩就这么慢慢老去

 2019/03/14/ 17:42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毛建国

不能让老规矩就这么慢慢老去

  毛建国

  “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家人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老规矩。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老规矩逐渐被淡忘了,但也有很多老规矩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熟悉的老规矩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59.9%),79.4%的受访者称老规矩对自己影响大。(3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在成长记忆里,从不缺少老规矩。在这次调查中,受访者提及最多的老规矩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然后是“出门前跟长辈交代,回家后打招呼”;其他还有:一家人吃饭要等长辈上桌后才能动筷,去别人家做客不能随便动东西等……想想看,我们小时候,家里的大人有没有这么要求过?

  家风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了。其实,很多老规矩,何尝没有积极意义,何尝不是一种家风?可以说,我们都接触过老规矩,而老规矩和家风的最大区别,可能在于一个没有形成文字,一个已经形成了文字,在精神深处并无本质区别。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老规矩下成长起来的,也是在家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现在不少人提到老规矩,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甚至给其贴上“遗老遗少”的标签。不必讳言,有一些老规矩严重不适应这个发展的时代,应该让其留在历史的河流里,不给其任何浮出水面的机会。可是,也有不少老规矩,直至今天,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就拿被很多人钉在落后耻辱柱上的《弟子规》来说,确实有一些非人道的内容,但也不是说所有内容都没有道理。比如说“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就有着永恒的道德价值。

  对待老规矩的态度,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的一段文字,很给启示。譬如得了一所大宅子,是做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还是做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抑或是做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鸦片的“废物”,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于老规矩中的一些陈腐内容,自然应该抛弃,但对于一些积极内涵,也应该珍惜,使其亮化、活化。

  优秀传统文化,并非都停留在书本上,也不是只有到博物馆才能看到,现实生活才是传统文化最大的传承阵地。可以说,当一种优秀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找不到时,这才是最大的传承危机。很多老规矩,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具有传承价值。而这,就需要我们用全面的眼光去解读,而不是望文生义。如果戴着有色眼睛看待老规矩,自然会大跌眼镜。

  很多老规矩,已经实实在在融入我们的血液。调查显示,79.4%的受访者认为老规矩对自己的影响大,其中22.6%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大。很多老规矩,放到今天,依然有价值。就拿“坐有坐相”来说,并不是剥夺人的个性,而是强调一种礼仪个性,“坐有坐相”其实也符合年轻人的身心成长规律。与此对应的所谓“葛优躺”,在独居时,在面对亲人时,自无不可,可要是在公共场合也这样,那就大失礼仪、显欠教养了。

  一个是老,一个是规矩,当两者结合到一起,容易让话题变得坚硬起来。但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能闻老色变,不能闻规矩色变,当然也不能闻老规矩色变。今天,理应对老规矩进行一番全面审视,把那些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和传承价值的梳理出来,保留下来。正如67.4%受访者建议的要多介绍和宣传老规矩的时代价值,不能让老规矩就这么慢慢老去,像“坐有坐相”的老规矩就不能丢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