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国内媒评

古诗读音迁就今人?须审慎“纠偏”

 2019/02/21/ 14:38 来源:光明网 邓海建

古诗读音迁就今人?须审慎“纠偏”

  邓海建

  近日,一篇《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背了多年的古诗词读音变了,此事引起广泛关注。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登堂入室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动辄得咎。

  全世界语言文字流转的历史中,“从众从俗”是个无可原罪的基本规则。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早就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列举“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qí)红尘妃子笑”,称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个汉字读音更迭问题,弄得坊间和业界反弹不断,大概是很多人不曾料到的。

  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耿耿于怀?这个问题的背后,大概离不开两个语境:其一,大家认为拼音修改可以,但类似平仄押韵的古诗,恐怕还是尊重传统的为好。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考量。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句:诗作者答应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毛将焉附?

  其二,这些年传统文化吸粉众多,古诗词复兴之风渐入臻境。高考导向的古诗文占比提升了,《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刷屏……顶层设计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后,类似故宫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存都站上了热搜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的沿袭与发扬,于此而言,公众有了更多的关注力和兴奋点。复兴传统文化的前提是尊重和敬畏,既然古诗异读词有其存在的道理和逻辑,那么为了省事和方便而迁就今人的做法,显得有些轻佻和草率。

  据称,目前网上流传的标准读音很多来自尚未正式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程序正义上说,这些未经审议的说法都不足为凭,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不过,无风不起浪,既然这个话题广受关注,倒不妨甄别民意、听懂民声,既不要在考试中让孩子在个别读音上钻牛角尖,更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共识下审慎为古音“纠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