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杂谈】无用即有用

 2019/02/20/ 17:28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王玉初

无用即有用

  王玉初

  小时候听评书,最觉得奇怪的是《水浒传》中军师明明是个极具智慧的人,为何偏偏叫“吴用”,听起来就是“无用”。那时就纳了闷,嘴上说没用的才是最有用吗?

  慢慢长大,开始发现“有用”成了人们最关心的事。种地是为了收获粮食与蔬菜,在工厂上班是为了拿工资养家糊口……当你做一些无用的事情,现实会无情地告诉你——“一分钱会难倒英雄汉”。穷怕了,实用至上也就不足奇怪了。

  大人们都做有用的事,天真无邪的学生是否做些无用的事?学校也无法抵挡实用至上的大潮,“有用”同样成了最有力的指挥棒。做什么事,读什么书,补什么课,都要服务于“考出高分”。就连学习绘画、音乐等看似无用学问的事情,也被有用化成了“高考可以减很多分”。唉!曾经,连环画、金庸或古龙的武侠小说,甚至电视剧、抄歌本、国外的小说等都被老师或家长禁止了。因为那些对提高分数是没有用的。现在的孩子,只是被禁的东西不太一样罢了。

  长大后才知道,校园里错过那段读书时光,让很多人一生再也没有去读那些无用之书了。因为后续的生活学习更趋向“有用”:学英语是为了职称考试、出国或工作,读书参加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都是为了饭碗。真让人疑惑,难道生活都是“有用”的吗?

  看到一些文章,国外不少年轻人喜欢学习哲学,或花很长的时间学习看似无用的小众化艺术等。尔后,他们从事着非常普通的职业。如此人生,是因为选择“无用”的知识而导致了失败吗?可人家给出的答案是,学习那些东西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且因学习那些“无用”的东西而让一生感到幸福。

  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有一段视频,说朋友是“无用”的,颠覆了许多人对“朋友”的认知。“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功利,让一些人看似朋友遍天下,也许确实能帮助到他,办成了一些事。但当他一个人独处时,脑中又能筛出几个可以完全不设防的朋友呢?正如陈果老师所说的,朋友意味着给予,只有用心去给予而结交的朋友,才能称之为真朋友。

  朋友不是拿来“有用”的,读书更该如此。曾经花了不少时间来读书,内在动力是让自己的文章写的可读性强些,看似有学问。那种功利地阅读,对知识的积累有些许作用,但人的内心却是不舒服的。因为有些书并非是自己一眼相中的。反倒是放下功利心,只听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阅读对象,才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和更持久的动力。看一本他人不屑自己却十分喜欢的杂志,读来是满心欢喜;读一本难懂的哲学书,似懂非懂,也是一种乐趣。书读得少了些,都是自己喜欢的,内心反倒更平和。

  梁思成一生走过中国的十五个省、二百多个县,拍下了无数的古建筑。那时,古建筑的价值没有得到重视,梁思成所做的事情被认为是无用的。可历史证明,做那些无用的事而留下的东西却是无价之宝。

  元宵节,乡村到处游龙,原本虽有驱鬼之意。可又有谁见过鬼呢?乡村游龙早无驱鬼之用,但村民们仍年年乐此不彼。皆因那是一种传统,为的传承朴素的文化。

  季羡林曾说过,做学问,不要问有用没有,只问知不知。以无用之心去做有用之事,往往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季羡林执着于做无用的事,也成就了其至高的学术地位。小时候听的评书,看似无用的消谴,却让很多人喜欢上的阅读。在人生的道路上,影响一个人做出重大选择,往往不是那些有用的东西,而是那些无用的东西起着决定性作用。

  无用即有用。人生之中,不妨多读些无用的书,抽些时间多做些看似无用的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