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别让“小手拉大手”沦为形式主义

 2019/02/18/ 16:43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陈广江

别让“小手拉大手”沦为形式主义

  陈广江

  一些学校校长忙于整理文件和“陪会”、一年开展多达十几次“小手拉大手”、家长被要求“手机APP刷量”和“微信刷票”、教师“包户扶贫”……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安徽一些地方走访了解到,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走出机关”向中小学校园蔓延,形成文山会海沉重负担。(2月17日澎湃新闻)

  “形式主义害死人”,此言再次被证实。某学校一学期应对检查的文件资料竟多达500个G,班主任整理文件的时间比上课还多,手机APP等平台账号一张A4纸都记不完,教师“包户扶贫”连贫困户都抱怨耽误“干正事”……形式主义在校园的泛滥由此可见一斑。

  诚然,有些“进校园”活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比如安全教育、急救教育等活动可让孩子们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但问题是,当前各个部门都拿着文件、扛着大旗,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工作强行挤进校园,“进校园”俨然成了推进部门工作的标配和万能钥匙。

  啥事都“小手拉大手”,和教育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也要“从娃娃抓起”,而且生“拉”硬“抓”,孩子们受得了吗?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陆续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试图进校园,各部门都想抓住娃娃的手,频频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导致许多活动流于形式,学校不堪负重、疲于应付。

  尽管五花八门的“进校园”活动明显违背教育规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渗进校园之害更是有目共睹,但至今没有收敛的迹象,甚至一些地方还大张旗鼓地进行正面宣传。事实上,一些活动的出发点,与其说是护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如说是把孩子当成了搞形式走过场、捞取政绩的工具,而学校和家长敢怒不敢言,只好被迫配合演戏。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园地,“权力之手”不能乱伸乱抓。但指望政绩压力下的相关部门主动“放过孩子”并不容易,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将“进校园”活动关进制度笼子,按照“凡进必审”、“谁进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好“进入关”、“问责关”,才是标本兼治之策。校园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什么活动能进、以什么形式进、进去后负什么责任等问题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

  此外,还需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允许学校有不同的做法和选择,不搞刚性指标和“一刀切”。政府是管理者,学校是办学者,社会是评价者,三者权责相对明晰,谁也不能失位和越位。

  为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引导全社会形成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教育部曾专门发文,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以及有害APP等进入中小学校园,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切实减少与学校教书育人无关的各类活动。因此,理应对各类形式主义说不,让“小手拉大手”回归本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