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AI医生”究竟有多远?

 2019/02/14/ 16:30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吴江

“AI医生”究竟有多远?

  吴江

  从2016年开始的医疗人工智能,至今方兴未艾。但国际、国内研发团队开发出来的AI,要么是通过已有的医学影像结果来学医学知识,要么就是通过医学生化指标来学习、充实自己。而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教授领衔,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张康教授等专家参与的广州研发团队,通过摸索,让医学人工智能既能读懂中文病历,还能较高精度的为儿童常见的55种疾病进行诊断。(《南方都市报》2月13日)

  不仅能“读”中文病历,提供推荐诊断,甚至还有望向治疗迈进,“AI医生”这回看来不像吹牛,像是真的来了。事实上,尽管近年来AI已成绝对风口,“AI+医疗”更被视为风口中的风口,但有关AI医疗的各方信息,却往往各执一词,令公众难辨真伪。例如,这边厢报道称AI在诊疗大赛上完胜医生团队,AI医疗前景似乎无比乐观,那边厢却有AI专家都无比悲观,认为AI医疗完全是虚火上身,离真正意义上的诊疗还相距甚远。那么,有了懂病历,能诊断的医疗AI,是否意味着“AI医疗”不再是梦,“AI医生”将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呢?

  平心而论,“AI医疗”所描绘的无疑是一幅美妙的图景。即便是对于医疗专业人士而言,与其说担心被AI抢了饭碗,毋宁说巴不得AI赶快把自己从纷繁复杂而又艰辛耗时的诊疗工作中解放出来。举个例子,医疗中有很多图像处理的工作,完全由医生人工识图,显然会耗费医生大量精力,假如AI能替代这部分工作,无疑会减轻医生的工作负荷;再如,手术这类耗时费力而又高风险的工作,如果未来AI手术机器人能够干得更加精细完美,手术医生们恐怕也是乐于“下岗”,改行当AI手术机器人的操作员。 

  只不过,对于AI医疗,过于乐观与过于悲观,其实都难免陷入误区。事实上,AI的确在颠覆一些行业,甚至正在改变人类职业的版图,但AI的发展也必将遵循其规律,也必定有其边界和止境。就医疗而言,如此复杂的系统和行业,AI毫无疑问会有其用武之地,对于AI的善用,也必将改善整个医疗生态,优化患者体验,增进医疗效率,同时减轻医生负荷。但如此复杂的医疗系统,AI的确也很难普遍适用。

  相比认为AI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赋能”这个词恐怕才最为贴切。对于包括医疗在内的各个行业,在AI最具优势的环节引入AI,自然是一种赋能与提效。而这一过程,无论是限于AI的技术发展阶段,还是限于行业或专业流程优化本身,其实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然是一个不断探索试错并逐渐改善的过程。

  平心而论,以目前的AI能力,AI医疗更多只能定位为辅助医疗。尤其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方面,机器学习已然展现了其特有的优势,相比人类学习医疗影像所需要的时间,机器算力自然不是人类大脑所能匹敌的。在这些特定方向的AI辅助,自然有望解放医疗负荷,提升医疗效率。但真正意义上的AI独立诊疗,显然仍遥不可及。

  这一点,其实不妨参照自动驾驶,相比驾驶,医疗活动的复杂度显然要高得多,当AI在自动驾驶方面还很难做到真正的突破,自动驾驶的商业应用仍有相当距离,真正意义上的AI医疗无疑更加遥远。即便在一些特定技能的PK上,AI胜过医生团队,但这些短期活动上的优势,是否具备长期的稳定性,机器学习训练的局限和不稳定性,其实还不能过于轻率的以PK结果论英雄。正如药品的商用必然通过长期严谨的科学试验,AI用于医疗其实也需要有同样的审慎与严谨。此外,如同自动驾驶对于法律与伦理的挑战类似,非辅助性的AI医疗必然需要解决同样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例如AI算法程序的缺陷与风险, AI误诊的责任如何认定,都还需要更多的智慧。

  AI 行业有句话叫做“懂医生的AI会战胜不懂医生的AI”,这话改成“懂AI的医生会比不懂AI的医生更专业”,或许也非常适合当下的时代。对于“AI医生”,我们希望快点来,虽然还有点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