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被就业”频发 偷税企业不应被放过

 2019/01/24/ 16:19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黄齐超

“被就业”频发 偷税企业不应被放过

  黄齐超

  近日,一些劳动者申报个税减免时,在“个人所得税”APP所显示的“任职受雇信息”中,发现自己竟然被未任职的公司“雇佣”。此前,类似“被就业”的案例也曾屡次引发人们关注。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假雇佣”意在利用虚假就业信息偷逃税款,同时暴露出就业市场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监管漏洞。针对有人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发现自己“被就业”的遭遇,税务部门给出了回应:有可能是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意图偷税。(1月23日《工人日报》)

  “被就业”者在APP上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就业公司等信息,还包括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照片。显然,个人减免申请揭开了企业偷税的冰山一角。“被就业”频频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公民信息泄露造成的,折射出国内在公民信息保护上任重道远。

  就此而言,公安部门应追查信息泄露的源头,打击盗用、贩卖公民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虚列工资属于偷税行为,企业一旦实施虚列工资的违法行为,不但会被追缴所得税,还会被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因此,税务机关应打击企业借“隐形员工”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之前,税务部门可能没有这些违法线索,现在,税务部门自己的APP上有“被就业”者的申诉请求,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企图逃税的企业。只要税务部门顺藤摸瓜,追查下去,应当不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