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国内媒评

支持非遗进社区有助激活源头

 2019/01/18/ 14:46 来源:光明网 堂吉伟德

支持非遗进社区有助激活源头

  堂吉伟德

  据报道,《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在2018年经过三次审议后,1月20日上午将进行表决。记者注意到,该草案提出北京市将建立全市统一的非遗数据库,政府部门应支持非遗进社区。

  历经数千年漫长历史的积淀,我国拥有数量极为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构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不过,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因传承人减少,或因影响力趋弱,逐步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紧迫而重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也异常艰巨。自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无论是加强立法,还是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以及选择传承人进行培养等,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这些年,我国建立完善了全国省市县四级非物质保护名录,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也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相比于非遗项目总数来说,这样的保护覆盖率还只是杯水车薪。如何把保护与利用有效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起庞大的社群基数,实现保护措施的可持续性,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仅以各级政府的真空式保护,很难达到保护目的。

  非遗文化的保护离不开大众的参与。理想的状态是,绝大多数非遗项目被大众熟知,相应产生强大的吸附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为非遗增加社会群体基础。社区作为最基层民间自治组织,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国外经验来看,提供场所、传承人的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交流等日常性工作,都离不开作为最基层的社区参与。集中社会资源和力量来保护文化遗产,是实现可持续的有效手段。非遗文化进入社区,让大众了解、接触,最终达到愿意参与保护的目的。建立广泛的群众协作、配合机制,再辅以政府的保护平台,才会发挥最大的功能。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区建设,通过居民公约、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为保护非遗提供条件,既有助于帮助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可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强大源动力,让大量地方性、地域性和特色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传承中找到最佳结合点。由此而论,在专项立法中增加支持非遗进社区的条款,并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下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