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出生的你”募捐要经得起拷问
江德斌
一个名为“分贝筹”的爱心活动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活动页面宣传“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然而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名字也不同,甚至有贫困学生出生在2009年2月29日。 (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
看了“同一天出生的你”募捐模式,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就是前不久发生的“一元画”募捐事件,二者有太多一致性,几乎就是一次翻版。同样是在朋友圈骤然爆发刷屏、大量网友参与募捐、都是只捐一元钱、善款都均进入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账户等等。
分贝筹对此表示,原计划在12月25日在网上推广这个活动,但工作人员为了测试效果便转发到了朋友圈,“小范围的举动,没想到在12月22日晚上迅速发酵”。
而这个理由在“一元画”爆刷朋友圈时也出现过。两次活动都是“意外泄露”,都是其他人提前转发到朋友圈,引发大规模发酵,两次都踏入同一条河,似乎太巧合了,令人难以信服。很难想象,一个创意策划如此独到的公益活动,又精心筹备数月之久,却在临门一脚时未能守住机密,随便什么人就能“泄露”出去,这样的概率究竟有多大?管理如此松弛的慈善组织,其可靠性又有多少?对待网友的善款也会如此随意吗?
至于此次出现“同一个孩子不同生日”及“2009年2月29日生日”等低级问题,“分贝筹”表示,因为内容还在测试阶段,出现了一些信息错误以及界面不稳定的情况。这个理由也令人感到不解,如此低级错误,居然没有人仔细审核吗?系统能否背上这个锅呢?
不要怪公众对这些瑕疵、错误和巧合太敏感,毕竟涉及到慈善事业,众多网友捐赠的钱,究竟有没有被用在真实的地方?受捐赠孩子的资料是否真实?谁来监督慈善组织的资金流向?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追问,不能含含糊糊蒙过去。
这些年来,伪慈善、慈善黑幕太多了,公众屡屡被骗,已经无法完全信任每一家慈善机构。唯有合法合规,经得起监督和拷问的慈善,才能够真正获得大众认可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