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千万别把陈凯旋的“误会出逃”当作“误会”

 2010/07/16/ 08:31 来源:每日甘肃网

  7月1日,温家宝在湖南宁乡县考察防汛抗洪工作,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这时农民陈凯旋向总理反映当地出现塌陷,大家提心吊胆。随后,温家宝让他带路去了塌陷现场。7月1日当晚,镇上流传说,派出所要抓陈凯旋。于是陈凯旋“出逃”,三天没敢露面。对此,大成桥镇一名朱姓干部说,“他多虑了,我们当时就是想去了解一下,他是怎么见到总理的,不是抓人。”(《新京报》7月15日)

  我相信,这确实是一个误会。根据官场的习惯性做法,如果当地政府在总理考察之前,就知道陈凯旋想借机向总理反映问题,多半可能会以“精神病”或者“保护总理安全”的名义将陈凯旋抓起来。但是,陈凯旋已经见过了总理,想反映的问题也反映了,相关的媒体也报道了。这种情况下,抓人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会有三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因为见过总理并反映了真实问题,被地方政府捧为“农民英雄”,各种荣誉福利接踵而至;第二种结果是地方政府“哑巴吃黄连”,虽然对陈凯旋见总理反映问题很恼火,但只能认为“倒霉”;第三种结果是寻找机会给陈凯旋“小鞋”穿,进行“合法”报复,以杀鸡给猴看。

  但是,地方政府为什么急切地想知道陈凯旋“是怎么见到总理的”呢?相对于地陷的自然灾害,这应该算不上什么紧急的事情,但地方官员为什么还是牺牲休息时间,连夜登门探究呢?请允许我以“小人之心”假想一下地方官员的“君子之腹”: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民之口。地方政府可能根本没有做总理临时停车与百姓交谈的预案,也不想让总理知道地陷的自然灾害,于是想从陈凯旋这里吸取“经验教训”,以防以后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如果真是这种想法,我还是想用一句“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老话提醒一下有这种想法的官员。

  误会归误会,但误会背后的真信息是值得留意的。一方面是农民们传出的真信息。陈凯旋面对总理的时候,身后村民小声嘀咕:“你看总理多亲咱农民啊。要不你把镇上受灾,学校、医院、民宅都掉进坑里的事,和总理讲一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一是说明地方官员不够亲农民,让农民觉得总理的亲近特别稀缺;二是说明农民有很多像地陷这样需要反映的问题,要么没有畅通渠道反映,要么放映之后根本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是地方官员传出的真信息。在总理视察塌陷现场时,有一个穿衬衣的中年人低声对陈凯旋说,你把总理带到这里,今后你没好日子过。还有一名穿警服的人也凑过来,说了同样的话。带完路,陈凯旋想再次回到总理身边时,却被现场干部拦住了,不让他再靠近。这一是说明地方政府害怕群众反映真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地方政府工作方法的粗暴。其实,之前其它地方已经发生多起群众“因为涉嫌诽谤政府被抓”的事件。所以,陈凯旋选择“出逃”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今年4月15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纪念胡耀邦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读来感人至深。文章说耀邦同志下乡时,经常临时改变行程,与群众直接交流,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文章还披露了一个小细节,耀邦同志把温家宝叫去:“家宝,给你一个任务,等一会带上几个同志到城外的村子里走走,做些调查研究。记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看了陈凯旋“误会出逃”的新闻,我五味杂陈,一方面我建议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要好好学习胡耀邦同志、温家宝总理的崇高价值观、权力观,要做事不要做官;另一方面我也想提醒各位到基层调研的领导干部,千万别只围着车轮子转,只看“闪光点”,要多学学胡耀邦同志、温家宝总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基层真实情况。

  最后,我想篡改那英《一笑而过》中的一句歌词结束我的话,那英高唱“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我把它改成“你惊吓了我,还一误会而过”。我真心希望陈凯旋“误会出逃”这样的“误会”再也不要发生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