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李晓亮:街拍镜头能否锁死私用的公车

 2010/07/08/ 09:19 来源:华西都市报

  “公车私用”的顽疾,一直像牛皮癣一样顽固,外敷内服,多种药剂,多年疗治之下,效果依旧不甚明显。私用的公车之轮,依然像脱缰的小野马一样四处撒欢,跑得可欢实了。民众的眉头,自然也皱得更紧凑了。

  “三公消费”的具体额度是多少,一直没一个十分权威确切的数字。人们只能根据见诸报章的零散信息,拼凑一个大致的模样——比如诸如“2006年中国政府三公消费9千亿,专家呼吁压缩”之类的消息。这还是几年前报纸上公开披露的数字,你当然可以说这个不准确,但您能告诉我们一个比这更靠谱的吗?

  不管“三公消费”一年的花销多么巨大,那对一般民众来讲,也不过是一个由很多个“零”组成的完全没有概念的天文数字。看了也就看了,看后也就算了。但是组成“三公消费”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之一“公车私用”问题,却就存在于你们的生活之中。在学校门口,在旅游胜地,在餐饮娱乐场所的停车场内,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不一定像是在执行公务的公车,非常打眼地赫然停于万车丛中。

  这时,你一般有两种选择:要么熟视无睹或假装没瞧见,叹口气后,该干嘛干嘛;抑或义愤填膺,当即掏出拍摄工具,“我拍我秀”,立此存照。假如你选择后者,恭喜你——这表明你还有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刻监督公权的权利意识。

  而在看了昨日一条新闻之后,没准你还要由衷叹一声:吾道不孤——有人比你干得更敬业更专业,仅凭一己之力,将“拍摄公车”活动干得风生水起,小有规模大有影响。而且他不光有公民监督公权的权利意识,还时刻注意着自己的“拍摄监督”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尽力在法律尺度内,将监督效力发挥至最高水平。

  他就是ID为“专拍公务车”的一名山东济南网友。他将街拍的公务车、特别是涉嫌公车私用的公务车照片发到网上曝光,3个多月陆续发了1000多张照片。此举引起济南市纪委重视,他们希望网友通过官方提供的渠道进行举报。

  其实不用纪委强调,我们也知道,这种剑走偏锋的“街头偷拍”网

  上曝光等私力救济,并不能让公车私用行为真正收敛。因为,这些年我们见过的整治“公车私用”的各式法规文件,不说有一车,至少也有一桌了吧:

  有的地方推出“公务车专用标识”;有的地方将“公务车”拼音首写字母“G”作为车牌首字母;有些地方提高“车贴”、“车补”;还有的为了显示整治决心,搞过一些非常无厘头的举措——如去年吉林松原就曾规定,严禁市直机关公务用车在任何时候停放在洗浴、歌厅等娱乐场所门前。违规3次者将会在媒体上曝光。

  禁令不少,可现实呢?全反映在网友们的镜头里了。只是“偷拍”的镜头也未必能锁死私用的公车。说到底,要解决这一顽疾,还需要公权力扔掉花架子禁令,进行触及实质的刮骨疗毒才行。公车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进,不是“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权”的问题。只有把制度设计转向对公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为权力运作装上民意监督的GPS,时刻防止公权私用,才能真正保证公车公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