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王婷婷:郑渊洁退出作协,作协体制要思变

 2010/04/29/ 05:47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王婷婷

  去年6月退出北京作协,昨天退出中国作协——“童话大王”郑渊洁终于用一年时间成为体制外作家。昨天中午,作家郑渊洁在博客上发文,高调宣布退出中国作协。(4月26日《东方早报》)

  郑渊洁这么高调地两次退出作协,引起了文艺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很多的网友表示支持这一行动,甚至用“中国人的脊梁”来赞扬他。而《齐鲁晚报》则认为:郑渊洁的“再次退出”作协惹争议,被指炒作博美名。

  中国的作协一向是与普通大众的联系脱节的,在大家的心中早已经把作协这个组织等同于政府等机构。其实早在郑渊洁退出作协之前,已有前人带头了。继山西作家张石山、湖南作家余开伟等退出,郑渊洁也两度退出作协。他们都看不惯作协的呆板的体制以及某些委员,认为作协的存在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已经不再配套,作协的存在已经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了,所以宁愿选择是退出。

  郑渊洁的退出引出了关于中国作协的体制的讨论,作协自产生就是体制内的事,与市场无甚关系。作协委员的工资以及各种的考察、展出、活动也是靠政府拨款的。这个不透明化的东西自然也就成为很多人心头的一块病,既然是公费,那么很多东西也就不得而知了,消化在体制内了。被隔绝在围墙外的大众自然想窥探下体制内的事了。这么体制化的东西很容易产生低产量低质量的作家,正如中国的足球,吃国家、拿国家的,最终落得个中国足球的臭名。因为不管你有没有成果,照样拿工资,这样会让人丧失进取心。就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体制终究还是与社会不和谐的。同时,这种体制不利于管理,没有好的作家也就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中国的文学的发展注定不会繁荣兴旺。

  所以,不管郑渊洁的“再度退出”是不是炒作,它都提醒我们,作协要改革了,它不能再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学术与政府的环境中。我认为作协的运作也要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样才不会养出一帮靠吃公费的所谓的作家。郑渊洁表明在他尚未退出作协的时候,那长达5年的委员任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低谷,甚至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当不管你有没有创作都会由纳税人给你发工资时,人的惰性就会滋生、成长。这是很不利于我们作家的发展以及文学的发展、同时人民也会对作协是去信心,如果花的钱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没有产品来回应,多少回让人心寒。作协委员对此必须拿出解释还纳税人一个公道吧!

  其实,作协从一产生就带了一层面纱,它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没有与社会更好地融合、契合。所以到后来,它才会显得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现代的飞速发展的人类文明、快餐式的文化,大众审美的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了,这已经作为流行的趋势了。所以我们的作协要思量就见改改怎样才能引领正确的文化的前进的方向。不要让我们的作协成为又一个吃干饭的政府机构,更不要是腐败的机构。

  就郑渊洁退出作协来看,他紧紧是要求作协改革的一个前奏罢了。我们的精神文化跟不上我们的物质享受,我们的作协的运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作协要一改其之弊端,真正走上市场化的道路。让先进的管理理念渗透到作协的运作中去,让人民来监督。但是,我们也同时该注意,毕竟作协是文化领域的范畴,所以太多的商业化也容易把作协推向另外一个极端:过分地注重商业化,让我们的作家一心想的就是畅销书,想的就是商业化,当文学与商业会为一谈了,那么我们的文化业就真正的悲哀了,文学就不再那么纯了。

  所以,对于郑渊洁退出作协,我们无须大惊小怪,这只不过是个人选择趋向问题而已。但是当个人的事引起轩然大波,这也的确说明了我们是要弥补这个黑洞了,作协的工作需要改革了,要走进市场、放在阳光下。他的退出提醒我们该好好地想想我们作协的出境了,我们的作协体制是该好好思变了。

  同时,不仅仅是作协要思变,我们国家的很多的企事业单位、机构,我们的政府部门,那些把人们隔绝在围墙外的体制,也要以此为警戒,郑渊洁的退出只是个开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