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哥本哈根: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2009/12/09/ 17:13 来源:央视网

CCTV2《今日观察》 哥本哈根: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您感觉到我们的地球正在变暖了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沙尘暴来得比以往更猛烈,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焦点问题。12月7日,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了,这一次被人们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的大会在开幕当天就火药味十足,有人戏称这个规模空前的国际气候大会将会是近200个国家争吵不休的大会,也许吵到最后也难以达成一致。那么究竟大家在争论一些什么呢?哥本哈根会议能不能改变地球的命运?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刘戈共同评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拉开帷幕,分歧、博弈、挑战,气候二字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利益关系?

  何帆: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共识 哥本哈根会议成拯救全球的契机

  (《今日观察》评论员)

  哥本哈根会议的大名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会议,联合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也有十多年了。在过去十几年里,1997年京都的会议非常重要,京都会议是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给发达国家设立了一个温室气体减排的指标。但美国并没有签署《京都协议书》,因为当时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一个国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京都协议书》黄了。

  自从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最近中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的问题。在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上,气候变化已经变成了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会议非常关注,因为这是拯救全球的最后一次机会。

  刘戈:防止全球变暖已成为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

  (《今日观察》评论员)

  会议上的这些领导人是来谈问题,解决问题的;此外还有很多人是来表达声音,表达观点的。因此现在会议里的很多人并不参加直接的谈判,他们用各种行为艺术和各种形式在表达他们的观点。现在防止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种政治运动,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成为了很多人的信仰,所以他们要坚定地表达他们的声音。现在还有一些人将防止全球变暖奉为时尚,所以各路人马都在不断地涌进哥本哈根。

  刘戈:短期内三大利益群体难以达成一致

  (《今日观察》 评论员)

  三个利益集团各自的观点和态度并不一致,对于欧盟集团来说,他们更多的是积极,更积极;对于伞型集团来说,他们的态度比较游移和摇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强调执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强调有区别,因为碳排放是多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 问题,不能把这样的责任全部推在,或者说更多的推在发展中国家的身上。那么,最后的焦点就集中三点上,一个是多少的问题;一个是先后的问题;一个是软硬的问题。因此在短期内,在这个会议上,要达成一致的意见比较困难。

  何帆:不只是气候问题 更是政治问题

  (《今日观察》 评论员)

  这一次哥本哈根会议上讨论的其实不是气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气候问题在经过这么多年后,科学家们已经形成一些共识:全球气候变暖非常显著,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带来的灾害非常巨大。绝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的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的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的提供,大家都同意了,但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去负这个责任。

  我们在这次哥本哈根会议上可以看到,政治争论焦点的核心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一个是排放权,还有一个是发展的权利问题。发达国家已经污染很长时间了,它已经走过这个发展的过程,现在发达国家是想让发展中国家来买单。印度的一个代表就表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他们不愿意承担太多的减排责任是担心在未来三年会处于经济衰退。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敢承担超过我们能力范围的减排指标?这是因为我们担心这样会让我们未来三代人都陷于贫困。

  全球气候到底面临怎样的危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能否成为拯救地球的一次机会?

  陈子宇:全球变暖的形势日趋严峻

  (北极气候变化考察之旅成员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我们到北极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全球变暖对北极的影响。我到北极之后,给我印象最大的不同是当地的气温,因为我6月份到北极,即便是北极的夏天,也应该非常寒冷,但是我们到北极两个月时间的时间里,气温都在0度以上,就是大约0到5度。我们在北极超过北纬80度以上的一些冰川上安装了小型的气象仪,最高的一次,气象仪监测到了17度的高温,这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刘戈:部分人对气象危机有质疑 产生不利影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的看法比较悲观,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气候变化对我们是一个迫在眼前的威胁,而其也有部分人并不认为气候的变化完全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些人有一些根据,就是在气候变化的背后,西方国家有阻止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阴谋,或者是气象学家为了争取科研经费的这样一种想法,或者是新的低碳经济的利益群体的产生,所以这些集团也会产生影响。

  何帆:气候变化是全球面对的挑战 气象问题考验各国政府决心

  (《今日观察》 评论员)

  现在大家都承认,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但有些国家来到哥本哈根是想解决别的问题,因为现在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召开哥本哈根会议,在这个时间点上,有的国家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关注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来解决经济衰退,来找到这样一根救命的稻草。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两种政策可能会出现的冲突。比如说能源政策:当发明了一种比较省油的汽车让汽车更省油之后,大家就会更多的使用汽车,最后的结果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污染,对气候变化来说,负面的影响会更多。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幻想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两者是可以同时得到和兼顾的。当然,如果能够同时得到,那么非常好。但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必须要放弃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考验,才是真正考验各个国家政府的决心,是不是真能有意志来挑战气候的变化。

  潘家华:发达国家的深度减排为谈判奠定基础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在中期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必须要减排25%到40%,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尽管它只是一个带有框架性质的协定,但是它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发达国家必须要做深度减排,那么这就为以后的谈判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样应该更为现实,也更有意义。

  邹骥:最好的结果是各得其所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最好的结果是应该各得其所。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减排量,应该有足够大的目标,但是现在这个距离还很远。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适宜的减缓行动的谈判,发达国家希望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承担的责任越多,越严格越好。但是我们坚持认为,这个一定要适合国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技术转让的问题有可能会形成一些进展,但是谈判还是非常的艰巨。资金问题就更是这样,发达国家表面上同意要提供一些资金,但是落到具体实处的时候,是那么的艰难。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会就一些基本的原则形成一个政治框架,但是很多细节还是解决不了。

  何帆:希望哥本哈根协议能更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前线的谈判的同志们一定要坚持住,因为谈判桌上要寸土不让。合作的基础是要通过斗争才能够赢来。最后,哥本哈根的协议,如果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才能够激发我们去更好地去关注它,才能够更积极地去参与它。

  刘戈:节能减排和中国的发展方向一致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宁愿相信全球变暖的理论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并不影响我们节能减排的发展,这和我们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和很多公民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把节能减排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