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北大校长推荐制“被素质”了

 2009/11/18/ 16:00 来源:红网

  这些天,关于北京大学招生办推行的“校长推荐制”,引起了坊间的热烈议论,今天笔者在百度搜索“北京大学推荐”两个关键词,找到相关网页约20,100,000篇,可见此事件已经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形态下,实行这种制度后,某些强势群体的子女极有可能“被素质”,草根阶层由之“被应试”。因此,北京大学推行的“校长推荐制”断不可行,可针对偏科的“怪才”、“奇才”,实行另一套考试方法,坚决保住草根民众高考这根基本的教育公平“保障线”。

  北京大学推行“校长推荐制”的逻辑基点是有一批奇才怪才,也就是素质比较好的学生,高考的分数并不高,但是优秀的人才,需要重点培养,到北大去上大学。从这一点上去分析,这批学生实际上是“偏科”的学生,要么数学特别突出,要么语文特别优秀,等等。我们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确实需要向这一批人网开一面,以培养“钱学森所挂念的人才”。但绝不能用“校长推荐”这种方式,完全可以根据大学的专业和这类偏科学生的特点,进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方式进行录取,既可以采用AB卷形式,也可以单独举行第二次国家统一举办的考试。请大家注意:“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这,给予社会“强势”群体很大的“操作”空间,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形态下,很难保证推荐的客观公正,甚至说几乎没有这个可能。至于校长的“信誉”,也很难说得清,对于一个校长来说,要想在学生们中间培养一个学生的“威信”,太容易了。假设,一个是握着校长官帽的领导者的孩子,一个是寒门子弟,同样优秀,该推荐谁?至于一个考核的方式、程序,甚至是一个说法,校长完全可以做到“冠冕堂皇”,任你谁也找不出任何反对的理由。

  近期,笔者在调研期间,听说了一个教育厅的领导们的孩子,几乎都因为“特别优秀”,而被保送上了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是否强势群体“被素质”了,弱势群体“被应试”了?笔者还想到了一件事,在高考咨询会期间,某名牌大学的招生人员到了某地,但却躲在高级宾馆里没有在咨询会现场露面。到底他们是怎样和高考学生接触的?优秀寒门子弟如何和他们见上面?不得而知。甚至高校招生的“点录”政策,都成为学院领导、教师处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举荐高潮,一次在汉代,叫“举孝廉”,是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一般称孝廉公都是指那些被举过孝廉,至廉至孝的人,但也包括一些弄虚作假、道貌岸然之辈,像汉朝就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以后被科举制度所取代。一次是改革开放前,全社会大规模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以后被恢复的高考所取代。

  固然,目前的高考制度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是保障教育公平的最后的一道屏障,绝不能从制度层面出现任何一点徇私舞弊行为。

  笔者的建议是:全社会关心社会公平的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坚决遏制“校长推荐制”,坚决呼吁取消一切“高考加分”行为,坚决呼吁取消一切“点录”行为,所有大学的招生的唯一录取标准就是统一的高考。在此原则下,改革高考的办法,对偏才、奇才、怪才用不同的试卷等方式进行考核录取。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强势群体“被素质”,草根民众“被应试”。

  稿源:红网 作者:郭素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