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杨光志:家委会校庆捐款的有苦难言

 2009/09/18/ 15:00 来源:东方网

  在民办学校瑞安新纪元实验学校9月29日10周年校庆之时,家长管理委员会想捐钱“助兴”。因该捐款要求在“捐款专用信封”署上家长姓名,捐着捐着就攀比起来了,连表示不捐已离席而去的家长也被“家委会”成员联络,只好让别人代捐。最后一个班捐了两万多元。校方表示,捐钱是“家委会”操作,学校没有参与。(《今日早报》9月17日)

  “家长管理委员会”,对于许多国人来说,是个新鲜名词,为何“家委会”要在校庆日主动向校方示好,并以疑似索捐方式操作这一场捐赠,笔者认为其心态大有玩味之处。

  浙江温州是个富庶之地,一个口碑不错的民办学校,自然并不差钱。当然,钱多不烫手,因此校方表态:捐款可以,但不由我操作。这可以理解。而“家委会”乐于组织家长掏这个钱,无疑想借机同校方搞好关系,最终有利于自己儿女受到校方费心、重视、甚至另眼相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家长有借机烧钱炫富的心态。

  一般而言,“家委会”无疑是在“有利于校方与家长加强联系、协商事宜”的理由下而设置,其成员无疑是由“当地有头有脸”以及乐于善于公共事务的“热心人”组成。这样一个中国人情社会中特殊的“群团组织”,既无多么大的法律地位,也无官方任何形式的认可。无论“家委会”是因校方要求设置,还是家长们自发设置,其最终落脚点就是希望能最大化地使学生受益。

  但更多的时候,基于家长是“有求于”校方的客观现实,家长们期待校方提供最佳教学服务的唯一手段,便是示惠。要在山区,贫困的村民会质朴地来上一句:“老师,娃儿交给你了,只要为他好,随便打骂都行。”而富裕地区则是以不时的物质供奉,来进行“感情投资”。

  显然,这是在一种地位不平衡的博弈及具体实施者私心杂念的驱使下,操作出来的一种乱象。同样是捐,但从这件事里,分析不出国人为灾区捐款、助学捐款等那种无私动机与崇高道德感,只是中国人情社会中一种愿打愿挨的感情投资,富含着利益的考量与情感的煎熬,弱势家长被迫屈从并无望获益的事实,是一定存在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